“双11”后的物流高峰期尚未过去,不少消费者发现此前被快递企业大肆宣传推广的“隐私面单”已不见踪迹,收件人手机号码、家庭住址也不再打码隐藏。消费者的信息安全隐患再度浮现。实际上,当下隐私面单已无技术壁垒,到底是何种因素使得包裹信息不再隐私呢?记者独家调查发现,快递面单是否隐私不仅不是强制使用,而且决定权十分“随意”。
隐私面单悄然减少
近日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包括京东、顺丰、EMS、圆通、中通在内的多家快递企业不再使用隐私面单。其中,家住北京丰台区的王女士对记者表示,自己在“双11”期间收到的多数包裹已不再隐藏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有时同一平台购物,同一家物流公司配送,有的是隐私面单,有的则不是。”
对此,记者抽样调查了北京朝阳区、丰台区、昌平区、顺义区等不同区域的十余位消费者和多家快递公司后发现,“双11”前后,京东、顺丰、EMS、圆通、中通等已经不再使用隐私面单。其中,与王女士遇到的问题相似,顺丰、中通在同一行政区和同一寄件时间下采取的用户隐私保护方式也有所不同。
实际上,隐私面单行动已经推行了一年半左右。2017年4月下旬到5月上中旬,菜鸟网络通过联合EMS、百世快递、中通、申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天天、德邦、圆通、韵达等主要快递公司,上线了隐私面单,其面单中消费者的手机号码不再完整显示,而是隐藏部分数字,家庭住址信息也做了技术处理。有数据显示,2017年底时,主流快递企业电子面单普及率已经达到80%。可见,基于电子面单基础而生成的隐私面单,在技术上并不难实现,那么缘何保护隐私出现退潮?
隐私与否谁来决定
记者分别联系多家主流快递企业,得到的答案不尽相同。令人惊讶的是,隐私面单实施与否的决定权,甚至部分掌握在大量的发货商家手中;也取决于快递员个人的行为习惯;更有部分快递企业实际上并未在广泛推行这一做法。
京东相关负责人表示,京东物流从2016年6月开始试行“微笑面单”,在包裹面单上以笑脸符号隐藏部分个人信息,于2017年3月在全国推行。由于收件人信息被隐藏,配送员需要通过公司研发App“京牛”来拨出用户电话取得联系。但在大规模促销期间,订单量暴增,为了配送时效,引入了众包运力做补充,但众包平台的配送员是无法使用“京牛”App系统的,因此京东暂停了上述保护隐私的“微笑面单”。
菜鸟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双11”期间隐私面单仍在推行,只不过现阶段是否使用菜鸟系统隐私面单,是由商家自行决定的。“发货商家只有安装了特定的云打印组件,才能够打印出隐私面单贴在包裹上面”,他解释道。
据记者了解,中通旗下自主运行的隐私面单服务仅覆盖山西和吉林,而两个试点城市每天发出的隐私面单包裹不到一万单。
相比之下,顺丰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推行的“丰密面单”,一部分由快递员通过手持设备打印生成,另一部分需要由客户自行打印并贴在包裹上。针对客户打印的方式,“公司提供了技术方案,正在努力和客户共同推进这部分面单转为丰密面单”,他说,这部分尚未实施隐私面单的情况与“双11”物流高峰并无关联。EMS的情况与顺丰相似,公司相关负责人坦言,隐私面单仅针对部分合作客户推出,并非常规服务。
除了企业,快递人员的行为习惯也决定了隐私面单是否使用。“通达系”快递员对记者坦言,自己取件时可自由选择是否对包裹收件人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进行隐藏。“其实选择隐私面单仅需要操作中增加一个步骤,一般来说我们都默认不隐藏,如果寄件人自己提出需求,才会做隐私操作。”
自律模式难保推行
目前,电子面单的普及率已超过八成,部分企业甚至超过了九成,可见快递企业是有足够的能力完善隐私面单操作流程的。但目前隐私面单并未纳入快递业管理机构的强制使用范畴,仅靠快递链条上各环节的自律。
“今年‘双11’期间,快递企业和电商平台都格外注重配送速度,在这种目标驱使下,快递服务其他功能的重要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快递专家赵小敏认为,隐私面单虽然操作流程简单,但也需相应培训和管理。今年是隐私面单大规模普及后的首个“双11”,企业还有一个适应过程。
今年“双11”期间,已出现不法分子利用用户隐私和快递安全问题进行诈骗。不少消费者反映收到关于快递的虚假短信。赵小敏表示,快递企业需要增强高峰期快件处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隐私面单的培训、管理都要与物流速度、绿色包装等一起纳入常态化运营。现阶段隐私面单属于不强制要求使用,快递企业方仅做技术推广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负起监督的责任,才能真正做到保护消费者的信息安全。
本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